设为主页加入收藏

0851-86763379

联系电话
15285967194

园所资讯 (New)

教育的本质,是父母的一种“自我修行”

发布日期:2017-06-22作者:贵阳蓓思特幼儿园
阅读
教育的本质很多时候,孩子长大后出现的问题,多半来自童年,某一件事,某一句话,某一个人,在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,使性格和人生发生重大转变。

这其中,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最为重要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父母是则孩子最重要的启蒙导师。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思想,也在用言传身教塑造着孩子的未来。
 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,但第一个并不代表就是最好的老师。父母是孩子问题的根源“我们自己想象孩子应该是什么样,然后再想象出对付孩子的办法。”这是非常可怕的育儿观。
 
重点是: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!大家都听过“性格决定命运”,那什么决定性格呢?从心理学来说,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,这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,决定了我们的命运。
 
母婴依恋关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。童年的关系模式,与我们今天的事业,婚恋,亲子关系,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。


孩子需要被看见和倾听,先说说孩子的“存在感”。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。如果婴儿对妈妈笑,妈妈没有反应,婴儿就会不知所措。那么,通常的回应有哪几种?
 
1
第一种是重复,特别是跟情感有关的词
 
比如宝宝说,“妈妈,这个小狗好可爱啊!”
 
那妈妈可以回说“妈妈看到了,真可爱!”

重复对方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情绪,去确认它,彼此都会很幸福。 
 
 
2
第二种是无关反应
 
比如孩子说,“妈妈,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,好可爱!”

有的妈妈会说:“你作业写了没?”

如果孩子常得到无关反应,那么,长大后,他就会感觉到跟人沟通是很蠢的事,于是变得冷漠。
 
 
3
第三种是情感逆转
 
“妈妈,这个小狗好可爱啊。”

“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。”

当孩子成年之后,不会记得这个愤怒,但这个愤怒一直藏在心理,后来就会通过情感逆转表达出来。
 
4
第四种,是不想回应
 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,比如遇到危险了,就大喊“妈妈”,但是妈妈没有回应?这来自于我们童年被忽视的创伤。

如果你有事在忙,或是想暂时独处,不愿意回应孩子,你可以说:

“我知道你想跟妈妈互动,但妈妈想自己待一会,这不是你的错。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你好吗?”

控制,是最坏的教育!
 
比如说:孩子吃手指,要不要制止?首先你要先想想,孩子为什么吃手指?在 1 岁之前,探索世界的工具就是嘴巴,孩子会把所有的东西放到嘴里去试探。有的家长会很紧张,但只要确保周边的环境安全卫生,就尽量让他们自由探索。
 
有的孩子就是比别人行动得晚,那是因为你的孩子有独特的特点,不要把他纠正成生产线上的制品,千篇一律,孩子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呵护的,而不是去改变。
 
别让你的控制欲成为孩子的枷锁!只有体验过了,我们的智力才会发展。

孩子天然地处在觉知的状态中,不会有事没事把自己弄伤。比如小孩爱玩刀,我们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,慢慢地去摸它,让他自己去体验这种感觉。有过刀子体验的孩子,外出时被绳子缠住,他会寻找像刀子的尖锐物去割断绳子,这就是智力发展。而只学过“刀很危险”的孩子,则没有能力自救。控制就等于扼杀精神生命,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,孩子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。
 
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?
 
很多人问,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?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人,定规矩不是订契约规则的意义是维护双方的感受。
 
如果这个规则让孩子很开心,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果。规则要照顾到你和孩子双方感受,这样的规则就让当没有人监管的时候,他仍愿意遵守规则。
 
 孩子有了坏习惯怎么办?
 
其实每一个乖孩子都很可怕,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,他们认为自己是乖孩子,别人一定要爱他。当他们遇到巨大挫折,再乖也没人爱,乖的逻辑被冲击到崩塌,就会发生可怕的事情。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,不管是多么正确的控制。
 
每一个顽固坏习惯的背后,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吶喊。如果孩子存在一些坏习惯,你可以告诉他“宝贝,你不管怎么样,都是我的孩子,你的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,我没有能力理解,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着你。”
 
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,都有使命,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,只需要爱和自由,他自然就会体验。
 
家长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?
 
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,什么对他是最好的。我们有多少人是活在焦虑中,就是因为现实跟我们想象得不一样。为什么说要信任?
 
有个寓言是这样的:干旱时,小树为了自保把叶子蜷缩起来。
 
园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质,及时补水;
 
园丁B什么也不管,小树熬到雨季也活下来了。
 
园丁C学了很多知识,以为树叶伸展才是健康的,所以不辞辛劳把叶子一片片掰开,结果可想而知。

Tips

我们可以不懂教育,不必成为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,但是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,就是你永远也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。教育是父母的自我修行。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,就会有多谦卑。看见孩子的前提,是看见自己。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,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。

名称:贵阳蓓思特幼儿园 http://1613.wangid.com 备案号:黔ICP备2021006527号-2 咨询电话:0851-86763379
15285967194
网站直达号ID:1613 访问统计:  浏览总量319704次 /今日浏览91次
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友谊路百灵尚品小区蓓思特幼儿园
建议(1024*768) IE8.0以上浏览器浏览本站 即时通管理  后台登录 Powered by WangID 驰通集团   触屏版电脑版 本站已支持 IPV6

免责申明:本站点部分内容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点负责人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。